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2条回答
  •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明矾的净水作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实验展示,激趣导入

    多媒体视频展示明矾净水的实验:

    取适量研磨细的明矾粉末加入到盛有河水的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教师设疑:这种白色物质明矾是什么?它是如何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师板书课题“明矾的净水作用”。

    (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一袋明矾:这就是明矾,它是无色的晶体,易溶于水。

    教师板书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

    教师引导:我们观察明矾的化学式,可以得到哪些关于物质构成的信息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明矾中含有两种阳离子钾离子和铝离子,一种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像明矾这样的盐属于复盐。什么是复盐呢?复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

    请两位学生板演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其他学生在纸上书写。教师点评并板书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在学习胶体净水作用的时候学习了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净水,氢氧化铁胶体是如何起到净水作用的?

    学生回忆、回答: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氢氧化铁胶体通过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教师引导、设疑:明矾净水的实质与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实质是相同的。请大家想一想明矾净水的实质和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讲解: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进一步与水反应,即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Al(OH)3)胶体(板书:Al3+与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多媒体展示视频:150倍速下,河水中的悬浮物在Al(OH)3胶体作用下的沉降过程,学生直观感受、加深认知。

    (三)知识升华,联系生活

    提问:明矾作为净水剂,能够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吗?

    联系旧知,引导启发: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起消毒作用,是因为次氯酸的氧化性。

    讲解: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净化水但不能对水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课后调研

    师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下查阅资料,生活中还有哪些净水剂、其净水的原理是什么。写成科研小论文的形式。

    板书设计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答辩题目解析

    1.氢氧化铝胶体带正电,这种说法正确吗?

    【参考答案】

    不正确。胶体本身并不带电,因为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会吸附带电离子而使得胶粒带正电或负电,通常氢氧化铝胶粒因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但是整个胶体呈现电中性,所以氢氧化铝胶体整体并不带电。

    2.说一说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的实施要求?

    【参考答案】

    (1)准备充分,确保成功。演示实验一旦失败,将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2)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这是顺利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3)操作规范,注重示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实验操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在教师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操作规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4)演、讲结合,启迪思维。明显的现象能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印象,但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达到教学目的。(5)简易快速,按时完成。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前提下,演示实验所采用的仪器和实验装置应力求简易。(6)保护环境,注意安全。化学实验中常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常会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师应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和“安全第一”思想。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复习公式N/NA=n=m/M,再一次明确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同时考虑另外一个宏观物理量——体积。提出新问题:如何建立V与n之间的关系呢?引入新课《气体摩尔体积》。

    (二)情境创设 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请学生根据摩尔质量的知识从理论上试着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ppt上给出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知识。

    2.学生对课前计算结果和课上的实验的观察,从中归纳结论。

    ①观察课前对l mol物质体积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②通过课前对电解一定量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结合课堂上对实验的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得出结论:同温同压时,l mol的气体——体积大,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固、液体——体积小,不同物质体积各不相同。对于气体,同温同压时: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3.结合刚刚得出的结论提问:为什么在同温同压时,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体积却大致相同?请小组内总结,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决定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①粒子数目(相同);②紧密排列时取决于粒子大小(固体和液体);③离子间距离很大时取决于粒子间距(气体)。并及时强调,气体分子间距离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所以才会出现,分子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4.通过数据进行讲解和得出结论:

    0℃,101 kPa(标准状况),l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

    提示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并将模型中的小球换成大小不一的,进行展示,依据模型理解。通过模型中大小不一的小球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Vm相同的本质原因。

    (三)巩固提升

    指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当堂课学到的知识。布置作业:课下总结物质的量n与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有哪些类型的试题?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②通过制作模型和动画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进一步体会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什么?

    【参考答案】

    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相同。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参考答案:

    (1) “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方式上:“教教材”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自身的情况,没有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

    而“用教材”是指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中做到以下几点:

    ①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各有各的特点,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②根据教学情境

    ③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④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书内容,将知识具体化。不仅要明确教科书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看到教科书背后所隐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⑤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可以对教科书进行重组或整合,也可以对有效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目标达成上:“教教材”只重视结果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而“用教材”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上述过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材料中的教师并不是简单“教教材”而是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既能帮助掌握知识,又能体会探究过程和方法,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

    ②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材料中教师教学时给学生设置多个探索模块,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都体现了这一和教学理念。

    ③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角度出发,立足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设置不同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一理念。

    ④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个相关的活动主题,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22.【参考答案】

    (1)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探究方法,运用好实验探究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提出问题:从化学教科书以及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根据问题结合以前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

    ③制定计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以及合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

    ④进行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⑤收集证据:认真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并总结。

    ⑥解释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对假设进行合理的解释。

    ⑦反思与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吸取他人的优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⑧表达与交流:通过口头以及书面形式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与他人进行讨论与交流。

    (2)①化学教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②化学教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通过化学教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受到观察、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③化学教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的重要形式;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④发挥实验的学习功能的教学实践功能: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以及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最终将化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生活中。

    三、诊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23.参考答案:(1)NaOH溶液或者稀硫酸溶液。

    (2)根据气体体积算出铝的质量,铜铝的总质量减去铝的质量得出铜的质量,铜的质量除以铜铝的总质量即可得到铜的质量分数。

    (3)不可以,浓硝酸能够使铝钝化,但与铜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有毒,不符合题意;稀硝酸与铜铝均可反应,不能区别。

    (4)方案Ⅱ更好。方案Ⅱ中测定质量更便于称量,误差较小;而方案Ⅰ中产生气体不易收集,误差较大。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24.【参考答案】

    (1)优点:①密切化学与生活和时代之间的联系。通过酒文化导入课题,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化学的重要性。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乙醇的观察总结其物理性质,并通过对乙醇分子式的回忆,来学习新知乙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充分回顾旧知,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③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对乙醇的结构式的探究,通过乙醇和钠的反应得出乙醇中的羟基官能团。

    缺点:①重难点不够突出。对于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断键方式。②缺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甲烷的性质:甲烷不可以与金属钠反应而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说明乙醇的结构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结构。

    (2)教学设计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①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探究有强烈的欲望,但是综合分析能力有限,所以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进行教学。

    ②学生生活经验的储备。学生在生活中有见过很多有机物,乙醇是其中之一。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很好的总结出它的物理性质。

    ③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了简单的有机物,比如甲烷,知道了甲烷不可以与金属钠反应,同时知道甲烷的C和H之间的结合方式。

    ④知识的内在逻辑。化学知识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很好的体现了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这一点,在教学时可由乙醇的结构得出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参考答案】

    1.电解质的概念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认识有:①忽视电解质是化合物,误将单质和混合物判断为电解中;②忽视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指的是两种情况符合一个即可,而不是全部满足。

    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区分电解质,会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通过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重新认识酸碱盐,提高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3)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

    (4)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中学的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连有小灯泡和电源的两个金属片插入不同溶液中,发现有的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有的则不能,哪些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呢?

    【学生回答】氯化钠溶液,烧碱溶液,盐酸溶液……都可以使小灯泡发光。

    【提出问题】不仅它们的溶液能够导电,它们的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也能导电。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问题,一起来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解质的概念

    【提出问题】在之前学习过的一些溶液能够使小灯泡发光,同样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钾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也可以导电,像这样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大家思考,铜是不是电解质,盐酸溶液是不是电解质?

    【学生回答】都不是电解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不是电解质呢?

    【学生回答】都不是化合物

    【提出问题】氯化氢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而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它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是电解质,因为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2.NaCl 晶体在溶液中的电离

    【提出问题】以 NaCl 溶液为例,思考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教师结合上图、学生回答进行讲解,示意图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或者让学生看教材也可以。)

    image.png

    image.png



感兴趣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