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奥赛,让中学生回归学习与思考的纯粹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网友投稿   2019-06-12 04:08:49      人物访谈   知识观察  知识探秘  知识速递 

本文由:心惊肉跳造句编辑发布      阅读量: 1316

导读:本文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的网友投稿,由心惊肉跳造句编辑发布关于哲学奥赛,让中学生回归学习与思考的纯粹 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哲学奥赛,让中学生回归学习与思考的纯粹

  街谈

一般来说,提起“奥赛”,大家想到的会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但要说到国际中学生哲学“奥赛”,可能知道的人还不多。最近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27届国际哲学奥林匹克大赛上,来自中国的两名参赛学生均有斩获。其中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林燕盈一举夺得银牌,来自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王姝元获得荣誉奖。林燕盈获得的银牌是中国在这项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块奖牌,实现了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据介绍,国际哲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Olympiad,简称IPO)是一项面向全世界20周岁以下爱好哲学的中学生的国际竞赛,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主办。组委会一般会从西方古今哲学典籍中挑选四段文字作为比赛题目,各国参赛选手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主题,并从英语、法语、德语与西班牙语中选择一种非本国官方语的语言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哲学写作。

我看了一下IPO往年真题,难度很高,跟网上热议的法国哲学高考题不相伯仲。比如2008年考了“身份和身体是同一的吗”,2009年考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今年考题考了“苦难”“非正义”相关的内容。不仅如此,要求考生以非母语作答,也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跟国内曾经与升学加分挂钩而火爆多年的理科奥赛、奥赛培训班比起来,哲学奥赛显得低调,甚至有些寂寞。据哲学奥赛国内选拔承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每年参加国内选拔的学生,加起来最多也就30多人。除了跟学生考试加分、录取关系不大,哲学奥赛的“冷清”跟一贯以来“重理轻文”的观念恐怕多多少少有点关系。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史哲类比赛,这么打出个一二三等,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缺乏客观标准。那么多年,似乎引起过关注的文科比赛,也只有“新概念作文”大赛了。当然,“新概念”的走红跟它有助于获奖者保送重点大学还是有关系。

哲学奥赛关注者少,除了“实惠”有限,跟现有普通中学课程与之不匹配也有一定关系。比如本届哲学奥赛银牌获得者林燕盈,她念的上海平和学校,实际上采用的是国际学校才有的IB课程体系。IB课程体系里,TOK哲学课被作为特殊的3门课程之一单列出来。TOK课首先是难度大(林同学提到她每周有40页左右的英文哲学材料阅读,每学期大概有四五次写作作业,平时还有课堂讨论,都要用英语完成),其次,国内那么多国际学校,能开TOK课的也属凤毛麟角。因此,两位中国学生的获奖,一方面跟她们的个人努力分不开,另一方面,客观地说,好的文科教学从课程设计到人才培养,含金量一点不比理工科低。

包括两名获奖者在内,国际学校的学生一般不直接面对国内高考压力,更能根据个人禀赋和爱好选择感兴趣的学科。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压力,要想哲学奥赛像数理化奥赛那样催生出大量“奥赛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让中学生的学习,乃至学科和竞赛本身摆脱各种功利算计的缠绕,回归知识的本真与纯粹,这是件好事。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参与哲学奥赛的选拔,在享受智力探索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能在国际赛场上与更多同龄人交流,这恐怕才是“奥林匹克”这个词背后的真义。果冻

作者:果冻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FB教育网,由FB教育网心惊肉跳造句编辑人员上传,请勿转载!
本文网址:http://www.fenbiedu.cn/index/article/detail/id/6832.html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FB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评论

湖南省湘潭市

沙发

辽宁省大石桥市

1111111

辽宁省盖州市

差点错过了今日的沙发

四川省乐山市

非常支持小编

江西省上饶市

板凳~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