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个老师,需要掌握这几个心理学学规律

来自mlh网友投稿   2018-10-19 10:11:07      人物访谈   知识观察  知识探秘  知识速递 

     阅读量: 1228

导读:本文是来自mlh的网友投稿,由编辑发布关于做好一个老师,需要掌握这几个心理学学规律的内容介绍

学习心理学的一些规律似乎简单而普遍,常常被忽视,但它们确实是扩大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果的“灵丹妙药”。作为老师的你知道这8种心理定律吗?

01

第一因果关系

首位效应是一种社会感知效应。在人们的交流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我们首先获得的信息,以便我们能够判断别人,形成最初的印象。最初的印象形成后,我们对后期信息的关注较少。这种现象被称为首位效应。

例如,我们初次见面时从对方的外表和行为中得到的第一印象常常是未来交流的基础。根据初等学习效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新课的第一天或新学期的第一天。

它包括:良好的班级形象,如几扇干净的窗户,整齐的桌子和椅子排,有序摆放班级物品,完好无缺的宣传口号等。学习者本人应该外表端庄,给人以亲切和蔼的感觉,给人以优雅的外表。

另外,第一堂课、第一堂话题课、第一堂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第一堂与学生对话等,都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古人说:“请接受老师的建议。”老师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2

期望理论

马丁·鲁德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理解,然后产生一种价值感和目标,然后导致需要、需要和动机,但是动机是否必然产生相应的行为,取决于行为导致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此,心理学家论坛提出了一个公式:M=V*E。在公式中,M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主动性,这叫做激励水平;V指对某一目标的关注和评价程度,这叫做有效性;指特定行为将导致预期效果的概率,称为期望值。

这个公式表明,一个人对一个目标越看重,它实现的概率就越高,动机就越强烈。

运用“期望理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高、更合理的期望,即“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同时,让他们知道他们对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平时要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如何做好一个老师,心理学学规律

另外,要注意适当分解学生的抱负目标,降低其难度,从而增加学生逐步实现目标的概率,使学生在达到目标后经常获得心理感受和成就感,获得成功。字母S。

这样,通过逐步实现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加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精神动力,努力实现目标。

03

Rosenthal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Rosenthal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去学校测试学生。后来,罗森塔尔以一种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班主任和教师,敦促他们保守秘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有效性。

有趣的是,几个月后,考试中出现了一个奇迹:名单上所有的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活泼、开朗、自信、好奇,并且更愿意与他人相处。

事实上,罗森塔尔随机地选择了最有希望的学生名单,但是善意的谎言给班主任和科目老师提供了心理暗示。教师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将心理活动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古感。对该司的热爱、关切和期待,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人们称之为Rosenthal效应,人们的行为变化符合他们的期望值,期望和爱他人的现象。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关怀和期望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学生,特别是智力一般的学生。

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往往以一种令人满意的眼神、动机来鼓励这些学生,通过他们“我能行”、“我优秀”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产生更加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04

Ebbinghaus遗忘法则

所谓遗忘,就是我们无法识别和回忆我们记得的事情,或者错误的识别和记忆。

一些研究表明,记忆过程中遗忘过程发生得很快,其发展速度是不均匀的。遗忘速度在最初几个小时内相对较快,然后逐渐减慢。例如,记忆结束后20分钟,忘记需要41.8%的时间。两天后,忘记72.2%的时间,到31天后,在两天内忘记超过6.7%天。

可以看出,记忆后第一次的遗忘速度较快,然后逐渐减慢,直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这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但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通常按照上课和课后做作业的方式来学习和生活。只有在期末考试或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匆匆忙忙”,匆匆复习。当然,这不是很有效,因为这样的学习。这种做法违背了“及时复习”的记忆原则。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向学生介绍记忆的知识和方法,尤其是阿宾豪斯遗忘规律对学习的启示,这要求学生做到:

一是要更及时地复习、复习,防止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发生,这就像“加强建设”,会产生倍增效应;

如果和平时期遗忘的材料被修复,就像“修复倒塌的建筑”一样,我们必须做两倍的努力。

二是反复回忆和反复阅读。复习时,反复阅读的效果不好。在材料被记住之前,我们应该不断地回忆。可以提高复习的效果。回忆是一个比阅读更积极的过程,这对记忆有好处。

同时,它也是一个自我反省过程,可以集中精力掌握困难和纠正错误的回忆,提高每个回忆的影响,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是运用多种复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进行复习。通过阅读、背诵、回答问题、做笔记、练习等方法,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感觉皮层,建立广泛的链接到相同的内容,增强记忆。

第四,通过操作活动促进记忆,对于一些简单的阅读是难以记忆的材料,活动和操作可以涉及到这些材料的记忆,如学习电子电路的原理,手绘电路图来记忆。每个元件的特性和连接规则,甚至电路的原理。

如何做好一个老师,心理学学规律

05

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其行为的原因的推理过程。具体而言,它是观察者对他人或自己行为过程的因果解释。

心理学家Weiner认为,人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些因素的归因会对个体的后续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归因于此,认为学好是因为能力高,他会有足够的自信,甚至傲慢;或者说学不好是因为能力低,那么他就会失去自信,不得不向失败投降。

2,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可控性,如努力程度。如果一个学生认为学习成功是努力学习的结果,他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学习,并期望将来再次获胜;或者说学习失败是由于不努力学习造成的,他会相信只要他努力学习,他就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字母S。

3,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度大。如果一个学生把学习不好归咎于任务的困难,他会客观地抱怨,把将来学好的希望寄托在减少任务的困难上;或者,如果他认为他良好的学习归功于任务的轻松,他会提醒自己应该学习。今后很难应付学习的艰巨任务。

4,外部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好。如果一个学生把他的得失归因于好运气或坏运气,那么如果他成功地学习并祈求将来好运,他将是幸运的。如果他学习不及格,他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运气不好,希望将来好运降临。

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在的、可控制的方面,如认真、勤奋、刻苦,以提高自信心,努力学习,而不是把成功归因于运气、运气、学习条件和别人的帮助。这种外部不可控因素。

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还应从内部可控的方面引导学生归因,这容易激发动机,否则,如果失败总是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坏运气、笨拙的头脑等),那就是必然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形成学习依赖心理。

06

脚踏门效应

当要求某人接受一个大的,甚至不友善的请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的请求;一旦他接受那个小的请求,他就很可能接受那个更大,更不友善的请求。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愿意把自己打扮成同样的印象,比如一旦他表现出有用的言行,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为了保持印象的一致性,当然还要继续,要求应该是自给自足。

美国心理学家费德曼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对家庭主妇进行了逐户拜访,提出了从小到大的成功实验研究要求,充分证明了上述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时、适当地运用“寸入寸效应”,对学生提出较低的要求,当他们按照要求去做时,他们会得到肯定、表扬甚至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是快乐不断地向前迈进。

特别是对于幼儿的学习引导,使用“寸入脚效应”和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有效。

例如,对于一些沉迷于网络视频游戏的儿童,我们也可以采用“寸入寸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出要求。

如何做好一个老师,心理学学规律

例如,第一天允许玩一个小时,第二天减少到50分钟,然后逐渐减少,逐渐失去敏感性,从而改变坏习惯。总之,在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的“小步,一步一步”的要求,往往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07

群体心理

顺从性是指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在自己的感知、判断和行为中符合下属实体或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规范或标准的部分或全部的行为。

例如,许多电视问答栏目都有“帮助受众”的方法,受访者往往根据受众选择更多的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是回答人群的表现。

羊群心理是态度改变的独立阶段,或是人们对社会影响的反应。整合是规范接受的一个初级层次,但它毕竟是规范接受的开始、内化、遵从的态度确立,在行为规范学习中不可忽视。

基于群体心理的特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生氛围,使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在其中群体化、顺从。

这样,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通过反复的遵从和顺从实践,学生将逐渐从其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反馈信息中获得关于行为必要性的知识和经验。

从而进一步发展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逐步建立遵从的态度结构。此外,还要注意建立积极的舆论氛围,加强对正确舆论的引导。

08

迁徙者Law

迁移规律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影响。

通常人们称之为“来自他人的推论”是迁移的一个例子。从迁移的作用来看,有两种迁移,一种是正迁移,一种是情境学习对另一种情境的学习有积极影响,即促进作用;一种是负迁移,一种是情境学习对另一种情境的学习有积极影响。积极的影响,即,阻止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打篮球的人更容易学习打排球,数学好的学生更容易学习物理和化学,中国学生更容易学习政治史,等等,这些都是正迁移现象。

相反,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学习整数乘除法后,会做出A5 x A3=A15的错误反应,习惯用方言说话,干扰普通话学习,学习足球技术,然后学习打篮球,这可能导致足球运动。NT或把球拿走。这些都是负迁移现象。

不用说,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负迁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应重视迁移规律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它是建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前提。

第二,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智力、情感、态度等特征,把那些具有最大传递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放在首位,以找出那些宽泛、衍生的骨干内容,让学生能顺利学习迁移。

三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概括。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感知事物内部关系、掌握新旧知识、新老话题共同特征的能力,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转移。

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相似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关系,越有利于迁移的发生。

第四,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

本文来自FB教育网,由FB教育网编辑人员上传,请勿转载!
本文网址:http://www.fenbiedu.cn/index/article/detail/id/348.html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FB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评论

河南省汝州市

这里水很深,快上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有用

广东省梅州市

内容正在审核中……

河北省沙河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vlog!!!

黑龙江省北安市

哈哈哈哈 开心就好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