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逆反愤怒很多时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不满意

来自mlh网友投稿   2018-10-21 21:46:51      热点速递  粉笔腔调  人物访谈  知识大数据  创业  图说  资料库 

     阅读量: 797

导读:本文是来自mlh的网友投稿,由编辑发布关于孩子的逆反愤怒很多时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不满意的内容介绍

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家长要他们“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所以,家长和孩子要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关系大于学习,关系先于学习”。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我们在学习孩子的时候不是从孩子本身去思考,而是给予某种概念去思考,这种模式就导致了许多亲子关系陷入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恰恰是观念给我们带来的,而与学习本身无关。

孩子的逆反愤怒很多时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不满意

一、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

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学习,但是忘记了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比如说,你越不喜欢我,我就越得管你。可是这种学习恰恰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学习越来越糟糕,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学习才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二、孩子行为没有绝对的对错!

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非常痛苦,一生都会纠缠在观念性的东西里面。

文化对人的内心的构建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具体事情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总是用对错来分析,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是要鼓励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你和高考状元不同,但是妈妈认为你们都同样是可爱的!”这样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一个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尊重少数人,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三、个性是孩子坚强的源泉

中国的很多孩子特别害怕被老师批评,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基础是脆弱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个别性是很重要的,你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你有权作出决策,同时,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小告诉他你是很独一无二的,这样的心理基础好在哪里呢?会使孩子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未必就是不好的,他在成长中就不会害怕被否定,被排挤。

四、家长学习的方式比内容更加重要!

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寻找最正确的道理来学习孩子,希望“以理服人”,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们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有效还是无效,学习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大道理”。

五、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例如: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坏。因为那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能量,它会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面目。

试想:我们要先积极地假定自己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批评,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即使他没有,也告诉他有。不要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真实,而要在内心建造一个“内心的真实”来引导孩子。

例如: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这样的假定一旦成立,家长的思维就被僵化了,就会出现自我催眠的过程,被这个结论催眠了,这时我们变得狭隘、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六、允许孩子犯很“傻”的错误

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困惑看作问题,而要看作一种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帮助孩子从消极事情里面学到积极的经验。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允许孩子犯一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如果,家长认为这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的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其实是被自己吓倒了。

孩子受挫败没关系,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过痛苦,那肯定会被痛苦所打倒,经历了才会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家长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父母的代替承担的倾向,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对待孩子的缺点,我们要“化有为无”,如果孩子被人说是个坏孩子,但是你要说妈妈认为你是好孩子,别人没有妈妈了解你,你就是个好孩子!孩子听了会认为我不是坏孩子,他就会积极地修正自己成长中的偏差。

本文来自FB教育网,由FB教育网编辑人员上传,请勿转载!
本文网址:http://www.fenbiedu.cn/index/article/detail/id/394.html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FB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评论

江西省信州区

有点意思

河北省邯郸市

支持支持。

山东省聊城市

收藏

江西省广丰县

好文

台湾省台南市

顶贴再看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