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舆论场|大学生生活费逐年上涨给多少才合适?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网友投稿   2019-09-05 18:00:53      资讯  时评  专访  精选  资料库 

本文由:choose过去分词编辑发布      阅读量: 1388

导读:本文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的网友投稿,由choose过去分词编辑发布关于学习舆论场|大学生生活费逐年上涨给多少才合适?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学习舆论场|大学生生活费逐年上涨 给多少才合适?

每年九月,中小学开学之后就轮到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十分美丽、十足魅力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开始了!

上大学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开端,其成本除了必要的学费,更多的是生活费。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担忧的事情里,就有生活费到底该给多少:生活费给多了,家长担心孩子会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孩子受委屈。近日,有媒体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其中,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

三成在京大学生的月生活费超1600元!对这一调查结果,有人惊呼“太能败家啦”,并表示需要给“熊孩子们”加强理性消费的学习;也有人感慨“真心不多”,“毕竟是一线大城市,消费高,千把块钱还不够一个月吃的”。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大学生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也不少这一层来看,大学生生活费的上涨,与其说是“被动上涨”,不如说是“主动上涨”,其最核心的驱动力,就是大学生消费的“成人化”,认为通过对“社会人”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的仿拟,大学生们不断拓展着自己的消费边界,“于是乎,诸如美妆花费、健身花费、交际花费等,悄然间都变成了大学生消费的基础选项”。

想2000年时记者在北京上大学,一个月的生活也不过区区五百大洋,小日子却也过得顺顺当当略有盈余,每周还能逛逛图书大厦、看场电影、下个馆子打打牙祭,一句话,只要不谈恋爱不去高档商场,足矣。而今,1600元才仅是“起步价”!大学生生活费的不断上涨,此事您怎么看?您对学生及家长有何建议?请看本期“争鸣”。

挣钱之前学会花钱,有何不可? 三耳秀才

经济学入门,就有一假定。假定人皆是纯理性的。在经济行为中,人们总想付出最少收获最多。这看起来没什么错。不过,研究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假定。事实上,比如消费,我们有多少次购买,是在头脑发热甚至进水的情况下完成的——你难道没听说过“剁手党”这个词吗?

理性假定和冲动消费,我们成年人尚且如此,现在,我们要求刚刚进入大学的准成年人,应该不冲动、不乱买。这,怎么可能?

但,家长只顾给足钱,让其瞎折腾,行吗?当然不行。这里,我拟了三条意见,仅供参考。

第一条是,该放手了。

学会挣钱之前,先学会花钱是很重要的。新手缺乏经验一定会有浪费,但是,你一定得给新手学习消费的机会。离开父母之后,新手成长最快。这是规律。当父母的主动放手,是顺应,更是智慧。

金钱面前,我们都是冲动和理性混合的矛盾体,为“钱”途计,我特意拟了两句“名言”。第一句:问题不是要杜绝浪费,而是,如果产生了浪费,一定要汲取教训。有了教训,积累教训,在教训中提升财商,成为“老司机”。第二句是:人生的美好美妙,多是在花钱之中产生,也是在浪费中沉沦,更是在消费中成人。消费,展示的是一条生活之路,也可以是一条人生境界的砥砺之路。

再说第二条:趁机和孩子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

大学前,家长和孩子做朋友,那一定做得很勉强。但是,孩子上了大学,两代之间完全可以转变成朋友式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说自己有件事犯了错,你不要去批评和指摘他,而是跟他分析原因,或者,也不分析原因,只和他分担因犯错而带来的不快和烦恼。这样,朋友式的关系才好建立。

另外,想说一下,如果孩子在自主用钱上出现了“大问题”,那么,你过去的家教一定存在明显问题。这时,你更要注意沟通和交流了。

第三条:得开始向孩子学习了。

上世纪之初,梁启超有雄文《少年中国说》,其中有言:“少年人常好行乐。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盛气也,故豪壮。惟豪壮也,故冒险。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梁先生对少年的认识以及国运寄托于少年之意,跃然纸上。

《少年中国说》之后,中国已经历一个多世纪,天下大势向上向好,少年之潜能更有发挥之空间。顺嘴一问:新的空间在哪里?

拿支付宝说事吧!用支付宝,两代有差别。消费当前,成年人也有一个适应新方式的过程。同理,准成年人,也会有一个学会自主消费的过程——不过,他们用起支付宝来,可是没有先天障碍的。正因如此,上一代对下一代理应抱有足够的信心。在日益变化的时代面前,当家长的也不能止步,也有好多地方得向他们学习,正如该放手时就放手一样,该学习时就学习。

梁启超先生早有寄托: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当下做家长的,亦应有胸怀:我们心目中有一少年在,我们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大学生的消费边界 郑连根

消费的边界向来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除非一个人赤贫。大学生也是如此。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有关大学生生活费上涨的话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有家长为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而犯愁,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而调查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看来,大学生生活费的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大学生生活费该给多少的问题,其实十分简单。学生这一群体看似简单(无非就是莘莘学子),实际上他们背后都有家庭,而他们的家庭则实实在在涵盖了今天中国社会上的各个阶层。他们中间有的人是富商之子,有的人是平民之后,有的人来自东部发达的沿海城市,有的人则来自于西部的乡。这些大学生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校园,坐在同一间教室,甚至就住在同一个宿舍里,可是他们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却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家境不一样,彼此之间在生活费上出现一些差异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我们没必要一定要求富商之子必须与平民之子同样艰苦朴素,更没必要让白领的女儿非得跟土豪的女儿用一个档次的化妆品。

生活费本来就该是一个弹性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大学生的生活费出现上涨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就在于:其一,在人们总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下,大学生的生活费出现上涨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也不宜再用过去的老眼光来苛责大学生,非得要求他们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艰苦朴素。有一些人富裕了,他们给上大学的孩子更充裕的生活费,这是无可厚非的;其二,现在处于物价上涨阶段,在这个时候,大学生的生活费出现一定程度上涨也属正常的“水涨船高”;其三,我也注意到,大学生们的消费欲望确实是比以前更强烈了,他们的消费边界确实在一步一步地拓展。二十多年前的大学生,基本上是能吃饱饭、有衣服穿就可以了。可是,今天的大学生不但要求吃饱饭,而且还喜欢吃得好一些,有时他们还不满足于在学校食堂里吃饭,还要呼朋唤友地去饭店聚会、K歌;他们不但要有衣服穿,而且还希望尽可能穿得好一些,要买一些名牌服装。甚至,他们还要像上班族一样,花钱去旅游、健身、美容……凡此种种,自然都会导致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不断上涨。

可是,我们因此就该指责大学生吗?好像没有这个必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权利。这一点对大学生也不应该例外。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大学生的生活费应该和他们父母的收入相匹配。他们消费的边界,内在指标是自己的道德良知,外在指标是各自父母的钱包;内在指标靠自律,外在指标看父母的财力。

给家长一个“建议生活费” 司马童

早些年,有的厂家为显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在其生产商品的外包装上,会特意标注一个“建议零售价”。由此及彼,联想到各家大学所在地域和消费水平等的差异,我觉得,在到底应该给就读大学子女多少生活费的问题上,不妨也能有个“建议生活费”的温馨提示,以供家长们参考把握。

调查称,时下近三成的在京大学生月生活费超1600元,除占大头的餐饮伙食费,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支出分列二三位。就经济方面基本属于“伸手党”的大学生来说,这算“太能败家”,还是“真心不多”?依我之见,横看成岭侧成峰,站在不同的承受能力和审视角度,未必能够一锤定音地给出统一答案。

比方说,上世纪的“50后”大学生,每天的伙食费只需4毛钱,但在当时,城里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差不多也只有三四十元;供养一个每月12元生活费的大学生,很多家庭往往也会显得捉襟见肘。而现在,即便只是一个大学生,像在北上广这样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里,每天只有50元左右的生活费综合支出,若称之“不断上涨”,似乎也显得有些矫情了。

不说在北京的大学生每月该给多少生活费。我儿子今年已经读大三了,学校在浙江绍兴。刚读大一的时候,每月我只给他的卡里打1000元生活费,尽管我知道,根据浙江的实际消费水准,这点花费他会过得挺“拮据”。好在,当时他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打工送外卖,所以也没听他来向我诉苦要求“加工资”。但在大二之后,随着同学间交往的增多,我还是主动把他的生活费提高到了每月1500元。

我觉得给孩子每月1500元的生活费比较合适,是因为身在浙江,也知道其中的“行情”。而相比之下,有些家长的孩子去了外地读书,一时半会,恐怕很难“搭脉”一样地捏准生活费的额度——多了担心其浪吃浪用,少了又怕会苦了孩子。这个时候,就真的很需要学校方面能够想家长之所想,综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个“建议生活费”的合理提示与帮衬。毕竟,大学生生活费的“涨”是必然的,而这“涨”尺度该怎么去把握,校方的建议,相信也是家长们最乐意听取的。

何妨给家长一个“建议生活费”,这对学校来说,并不是一桩很难去做的事。而家长们如果掌握了这个“火候”,也便更易于“削峰填谷”,随时针对具体情况去作适度调整。这方面,我的做法是,除了每月固定的生活费,也会不定期地选择在周末的时候,偶尔给孩子发个66元或88元的微信红包,美其名曰“生活补助”,实则也增添父子间的融融亲情。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FB教育网,由FB教育网choose过去分词编辑人员上传,请勿转载!
本文网址:http://www.fenbiedu.cn/index/article/detail/id/15243.html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FB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新评论

山西省汾阳市

来的正好,支持一下!

浙江省建德市

点赞,是一种态度。

河南省新郑市

大神啊

江苏省通州市

小编,你赢了

江苏省东台市

精品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