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毕业“沦落”到开餐厅?4个另类大学生,告诉你什么娃未来更有竞争力!
从全世界排名Top2的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却开起了餐厅,每天研究怎么把菜做得既便宜又好吃,是不是有种“北大毕业卖猪肉”的即视感?
不过,这4位另类大学生,开的可不是普通餐厅。
作者:千寻麻麻;本文来源:公众号“东西思维小学堂”(ID:ew_thinking)。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一、
这家位于波士顿黄金地段华盛顿大街,名叫Spyce的餐厅,生意火到不行,一经问世就成了当地新晋网红餐厅,几乎每个到波士顿的人都会来这里打卡。
Spyce表面看没什么特别,就和很多公司附近卖轻食的简餐店差不多。
里面却暗藏玄机,整个餐厅里,切配、炒菜、装盘、洗碗全都由机器人完成,唯一一个店员主要负责帮“颜控”顾客摆摆盘。
Dezeen、Food&Wine、Business Insider 等各领域权威媒体,用“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餐厅”来称呼它。
电子菜单上,所有的菜式都配有图片和食材介绍,你只要轻点触屏式自助点餐系统就轻松搞定,太适合我这种脸皮薄又纠结的lady,再也不用担心,点餐时各种犹豫,让服务生尬等的画面了。
点餐系统里,还会标注清楚每道菜的过敏成分以及卡路里,可以说超级贴心。
点好餐后,对应的厨师机器人上方就会有显示。机器人厨师会严格按照菜谱要求的数量把所有食材集中在一个“自动炒锅”里,每一种菜都设定了精准的时间和温度程序,完全不用担心火候问题。
从点餐到餐食放到面前,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
如果你以为这样的快餐味道一定不怎么样就大错特错了,Spyce的烹饪总监可是大名鼎鼎的米其林星厨Daniel Boulud,星厨全面把控食材调味,亲自做菜单,结果就是既好看又好吃!
图片来源于Spyce官方网站
更让人跌眼镜的是,这样一份既好看又好吃的美味佳肴居然只要7.5美元,想想餐厅的配置,这个价格真是低到不可思议,难怪那么多人被它折服。
吃货们是不是很心动?不过,今天我不是来安利餐厅的,重点是想跟大家聊聊Spyce背后的创业故事,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二、
下面这4位MIT学工程的大男生,就是Spyce的主创团队。
你可能想不到,四人创立Spyce的初衷,竟源自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想法——“怎样才能吃饱,又吃好?”
大学期间,这四位都是校水球运动队的队员。体能消耗很大,每次训练完,都感觉自己饿得能吃下一头牛。然而大学食堂的饭,大家都懂滴,价钱和味道都不怎么友好。
区别是,大多数人想想也就罢了,顶多互相吐吐槽。这四个人却是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他们决心自己打造一个大厨!
说干就干,四个理工男一头扎进了学校的活动地下室里,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鼓捣起厨师机器人。
一有时间,他们就聚在一起敲敲打打,各种尝试。
搞了2年,带着满身烧伤,终于做到了,2015年,他们的机器人厨师成功入选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创业项目。
毕业后,他们仍旧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又开始到处找投资,前后努力了几年,终于把这个学生创业项目成功转化成了商业餐厅。
机器人只是解放了人力,餐厅想要抓住顾客的心,还得抓住大家的胃。四人一商量,决心邀请一位真正的大厨来开发菜单,把控菜品味道。
学霸再次展现了他们令人窒息的执行力,为了提升菜品味道,4个人想方设法找到了米其林明星总厨 Daniel 的邮箱地址,执着写邮件。Daniel被四人的想法和胆识打动,不但答应做Spyce的技术总监,还自带投资,成了他们的合伙人。
接受媒体采访时,创业团队核心人员 Michael 不止一次讲到了这段话:
“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为了实现一个小小的想法,付诸了认真地努力……
我想告诉所有年轻人:如果某天,你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天方夜谭,都不要急着否定它,或者是嘲笑自己。也许下一个神奇,就是你。”
“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为了实现一个小小的想法,付诸了认真地努力……
我想告诉所有年轻人:如果某天,你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天方夜谭,都不要急着否定它,或者是嘲笑自己。也许下一个神奇,就是你。”
三、
Michael提倡的“有想法并积极实现”的创客思维,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竞争力。
被美国媒体誉为预言大师的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TED Talk《人工智能时代正在来临》中就提到了:未来的20年中,AI将是社会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趋势和驱动力,而且它已经发生了。
但机器尽管在某些方面比人聪明得多,某些方面却又远远不如人类。
比如,GPS的空间定位能力是人类所不及的,但人能把它用在无人驾驶上,这种思考运用能力机器还没法做到。
以后,用效率衡量的工作就该交给机器人完成,高效是机器人的使命。
人将来的薪酬,会取决于那些没有效率的事,比如拥有独特的想法并乐于实践的创新。
美国一直很重视创客思维的培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不论是K12中大量的思维导图课,还是像下面这种幼儿园里常见的“Finish The Drawing”作业,都是为了激发他们多想多思考。
同时,鼓励孩子们把哪怕是无厘头的想法变成现实。比如当你将一块奥利奥饼干想象成地球仪时,你就亲手去试试:
正是从小养成的能力,造就了Spyce主创团队这样的人才。而这些非技能型软实力的培养,恰恰是我们忽略和匮乏的。
在国内,除了极少数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国际学校、顶级私塾,大多数学校教育还是以传输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想要帮孩子补上“未来竞争力”这一课,只有靠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多做文章。
所以,平时我会尽力寻找一些好的资源帮孩子“补课”,除了大家熟知的思维导图和PBL练习,在绘本选择上,我也进行了有意识倾斜。
比如我家孩子最爱的一本书——《有了想法你怎么做?》,就还挺适合做3-6岁孩子“创客”思维的启蒙。(非广告)
这本书可是大有来头,它的英文原名叫《What do you do with an idea》,曾被奥巴马总统作为国礼送给英国乔治小王子作为思想启蒙书。
这个关于奇妙的想法和如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故事,启迪和鼓励了无数孩子大胆去想、勇敢去做。拥抱你的想法,给它一些空间让它成长,看看它会变成什么……
有一天,我有一个想法。我完全不明白,“有了想法该怎么做呢?”
起初我并不在意它,所以干脆转身走开,假装它不属于我。可是,我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我很担心别人的看法,我坚守秘密,把它偷偷藏好,从不向别人提起。我努力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可是,我的想法似乎有魔力。有它在我身边,我更加快乐。它要吃要玩,事实上,它更需要我的关注。它不停的长大,我们成了朋友。我把它带到了别人面前。我担心他们会对它指指点点,并且嘲笑它。很多人说这个想法一点儿都不好,是在浪费时间。
这是我的想法啊!世界上没人比我更懂它。我下决心要一直关注着它。我的想法越长越大,它鼓励我大胆思考,它教我如何倒立行走。它说:“这样的话,看世界的角度就不同了。”
一天, 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我的想法变了个样儿。它展翅飞翔,冲上了云霄。它现在是世界的一部分。直到这一刻,我才知道有了想法该怎么做......用它改变世界。……
别看这个故事情节简单,却触及到了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价值观: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想法?
是想想就算了,还是说害怕别人嘲笑干脆永远把它关在肚子里?
我记得,讲这个故事前,我家孩子也经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但她很少讲出来,怕别人觉得太幼稚。憋在心里,时间一久就忘记了。
人的行动力,往往就是这么钝化掉的。
受到故事启迪后,孩子慢慢有了变化,至少愿意把想法讲出来了,有些听起来比较好办的想法,我会鼓励和帮助她一起去实现,一次次成功,并有了越来越强的行动力。
她开始自信地看待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地思考实现途径,去年,孩子有了一个“想和其它小朋友交换玩具”的想法,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就变成了幼儿园每周一次的玩具分享日。
这样的经历对孩子一生影响很大,会帮助她形成敢想敢做的优势思维。很多时候教育就是这样,于微小处见真谛,你一点一滴地启蒙,孩子就在一点一滴中成长。
每当我们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做出成绩,总忍不住惊叹:哇,还可以这样……殊不知,任何一种成就都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背后也都是别人家父母付出的努力。
想让孩子拥有赢在未来的能力,还需从小累积,让我们就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做起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东西思维小学堂”(ID:ew_thinking),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意犹未尽
........................................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fenbiedu.cn/index/article/detail/id/16577.html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FB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培生:世界各地学习者将新冠疫情视为现代教育的重大转折阅读量:1777
- 甘肃本科二批普通类(K段)院校投档最低分阅读量:1673
- 华理商学院学子获第九届亚沙赛最高荣誉“沙鸥奖”阅读量:1597
- 高考已经降低了写作套路的可行性阅读量:1506
- 杭师大涉嫌抄袭教师被提请撤销高层次人才 官方:正处理阅读量:1515
山西省忻州市
支持下
江苏省宿迁市
追贴m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一路狂追
山西省忻州市
可以了
河北省武安市
首页刘明,支持有深度的良心楼主